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千万工程”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五重启示
今年是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20周年。20年来,以其为总牵引,浙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逐渐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
“千万工程”给浙江带来巨大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农村发展又有何种启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6月1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围绕上述问题作出解析。
“改变的是人居环境,更是营商环境”
2003年,为改变农村地区遇到的环境、发展问题,浙江启动“千万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由此该省农村迎来一系列嬗变。
谈及“千万工程”给浙江农村发展乃至省域发展带来的作用,黄祖辉表示,“‘千万工程’是不断迭代升级的,既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的过程,又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共富型发展需求跃升的过程。同时它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建设工程,也是乡村的民心与民生工程、村庄的治理与发展工程、城乡协调与融合的枢纽工程,对促进浙江发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在其看来,20年来,“千万工程”在浙江产生了多个联动与互动效应。“它首先改变的是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升级又带动了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务的发展,同时也调动了广大村民对乡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的积极性。其次,它改变的也是乡村的营商环境,使村庄同时成为城市居民休闲生活所在地,让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成为可能,促成乡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对乡村共富发展产生了显著效应。”
坚持“农民需求”“实干精神”
如今的浙江乡村,在诸多数据上让人眼前一亮。如浙江已建成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创成A级景区村11531个;实现5G网络、光纤资源实现重点行政村全覆盖;累计建成20511家农村文化礼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
黄祖辉认为,“千万工程”能够为浙江农村带来巨大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其体现了多个“坚持”。
“首先,‘千万工程’坚持了农民需求、人民至上和实践需求、创新发展,体现了真理力量、实践伟力,具有历史性、开拓性和引领性。其次,‘千万工程’坚持了党领导广大农民以及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建设的方针。第三,‘千万工程’坚持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实干精神。”黄祖辉说。
此外,在“方法论”上,黄祖辉表示,“千万工程”在实践中还坚持了上下结合、长短结合、软硬结合、里外结合、多方联动、城乡互动、统筹推进的方式方法,进而使浙江乡村环境呈现了全域化、常态化、和美化的变化,整个浙江呈现城乡融合、各美其美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