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小切口”撬动“大文章”
【案例背景】
每一次下校督导,都有不一样的体验与收获。我主要通过“走走、看看、想想、问问”等方式,悉心洞察督导学校习以为常却不寻常的“小问题”,深剖归因,力促其整改提升。我勤勉笔耕,每每品读,自觉字字含情,句句蕴责道远。
本案例,我纪实了挂牌督导的当地一所民办学校,劳动教育工作从弱化到强化、从优化到精细化,致力于劳动教育工作整体架框体系实施落地的华美蜕变,折射出责任督学要瞄准问题“小切口”撬动育人“大文章”督导工作的真知灼见。
【案例描述】
一年前的一天,我例行下校履行挂牌督导工作。一踏进校门,保洁工人忙碌的身影立即“扎”了我的眼球:他们扫地、清理落叶、捡拾果皮纸屑……忙得不亦乐乎。我边走边想,为啥没看到学生打扫包干区?我不禁询问工人,“学生只管读书,清理校园卫生我们包揽。”保洁工人的回答激起我心中的不安。“双减”政策刚开始实施,劳动教育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课程地位,我意识到学校还不够重视。针对这个问题,我与学校德育处主任促膝长谈,思路逐渐达成一致。其实,基于“双减”政策,该校也正在规划,准备根据各学段学生情况建构学校的劳动教育体系。为了推进此项工作做得更快更好,我向该校发出了“整改通知书”,要求学校加快劳动教育课程规划,不仅要求学生参加包括打扫卫生等必要的劳动,还要提升对于劳动教育的认知,凝练工作特色,致力于“劳”可润心,“动”以养性育人的目标达成。
之后,我密切关注与引导此项工作的推进,不断看到劳动教育给学校带来的欣喜变化。几天前,校长兴奋地告诉我,学校获评XX教育集团劳动教育特色先进单位。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学校建立了劳动教育校本化实践路径,通过安排学生参加必要的校内外劳动,指导他们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并形成“会劳动、爱劳动”的价值观。现在进入校园,学生课间、课后参加各种劳动的快乐身影成为常见的一幕,有些家长、老师担忧的影响学业成绩情况不仅没有出现,学生的劳动意愿、品德修养反而在劳动教育中得到更好的提升。
【案例分析】
以往,学校不敢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原因很多。诸如“家长担忧孩子参加劳动占用学习时间影响学业”,学校也抱着劳动教育形式大于内容的思想,没有将学生劳动教育放上急迫的议事日程,忽略甚至误解了劳动的价值,导致了劳动教育被短视和边缘化。
1.家长中存在错误的劳动教育观念。
该民办校留守儿童占比达到61.7%,由于许多外出打工父母心怀下一代读书改变命运的期望和对无法陪伴孩子的歉疚,使得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特别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但是,由于认知局限,不少家长反对学校安排劳动,认为“到学校就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家长的这种认识是学校劳动教育难以正常开展的重要原因。
2.方式单一、手段陈旧、资源匮乏是影响劳动课程有效开设的又一个原因。
许多学校劳动课程难以有效开设,主要还源于劳动课程的方式单一,手段陈旧、资源匮乏。针对这一情况,我指导该校通过开辟校园开心农场,种植瓜果蔬菜,定期分享劳动成果;通过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安全、素养、节约“7S”管理模式,打造“无垃圾桶化校园”;通过发掘课程资源,开展手工制作、3D设计与打印技术、VR体验、非遗传承、劳动技能大赛等活动,劳动形式更加多样化,吸引了大量学生的踊跃参加。
3.重劳动、轻育人是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的根本原因。
曾经有些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往往是简单地安排学生打扫卫生包干区,学生只是完成任务了事;有些学校把劳动当成惩罚学生的手段,背离了劳动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