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专题党课:追随真理脚步,谱写赶考新篇
同志们: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单位破题解题、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根据主题教育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借此机会,与同志们共同交流主题教育所得。
一、深学细悟,淬炼“追风赶月莫停留”的“赤诚之心”
(一)感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重视学习是我们党推动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夯实思想根基、筑牢理想信念、提升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
(二)回顾:回顾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学习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学习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主,一步步深入地学习推动了党伟大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学习紧紧围绕着社会主义建设进行。通过学习,广大党员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同时也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学习随时间的变化不断地发展,获得众多的理论成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学习,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的学习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回顾百年历程,瞻望复兴伟业,我们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现在,也必然要依靠学习步入未来。
(三)实践: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政治立场方向不偏移,党员干部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常修长练,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践行好、守护好。要以坚持不懈、滴水穿石的韧劲砥砺筑基、接力前行。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充分利用党中央确定的《著作选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8种学习材料,发扬“凿深井”的精神,在“原原本本学”和“逐字逐句悟”中厘清理论产生的背景、原因、基本框架及内涵,牢牢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持续不断为思想“充电蓄能”,学出思想进步,学出坚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
二、深耕细作,做实“衙斋卧听萧萧竹”的“为民之心”
(一)深研:“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从毛泽东同志通过回乡调研,在“众人皆醉”的社会氛围中准确把握革命规律,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到刘少奇同志通过沿京广线南下广泛听取意见,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思想,再到总书记赴浙江调研后,首次正式提出“新发展格局”……这些经典的场景,无一不与深入调查研究密切相关。主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关键要看群众是哭还是笑。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要明白,田间地头的事情问农民,抓鱼捕虾的事情问渔民,只有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才能更好的解决主题教育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
(二)细抓:第二批主题教育面向基层更直接、联系群众更紧密,涉及的矛盾更复杂、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便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把人民群众满意标准贯穿主题教育始终,以群众脸色为尺,丈量政策得失,既听群众顺耳话,更听群众逆耳言,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站在群众立场观察分析问题,增强看群众脸色办事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