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党课讲稿主题党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范文稿
笔杆子范文

文档

22107

关注

1

好评

0
DOCX

主题党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范文稿

阅读 41 下载 5 大小 25.66K 总页数 11 页 2023-11-17 分享
主题党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用整体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处理事物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整体性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助于防止片面、孤立、静止地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美,进而坚定“...
下载文档
/ 11
全屏查看
主题党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范文稿
还有 11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本文档共计 11 页,会员免费下载!部分内容预览:

主题党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用整体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处理事物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整体性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助于防止片面、孤立、静止地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美,进而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伟大梦想。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的整体性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从其形成发展来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整体性特色。

1.理论渊源的整体性。马克思列宁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本源,并使之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强调“老祖宗不能丢”的同时,指出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新时代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总之,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根”和“脉”,不断进行着理论创新。

2.实践基础的整体性。“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华大地,致力于解决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整体性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问题,是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立时代潮头,开改革之先,邓小平理论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崭新实践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科学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从容应对各种困难风险,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立时代之基,答时代之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实践中创新发展。

3.文化底蕴的整体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作用,就必然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以一定的民族形式实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文化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乳汁,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三步走”发展战略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等中华传统美德,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提出“以德治国”和

登录
返回顶部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