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调研报告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关于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稿
笔杆子范文

文档

22107

关注

1

好评

0
DOCX

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关于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稿

阅读 59 下载 5 大小 23.22K 总页数 6 页 2023-11-17 分享
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关于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XX镇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和XX镇党委、政府对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总体部署,根据《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促进...
下载文档
/ 6
全屏查看
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关于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稿
还有 6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本文档共计 6 页,会员免费下载!部分内容预览:

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关于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XX镇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和XX镇党委、政府对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总体部署,根据《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11个方案及<关于下达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全镇实际,对全镇27个村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进行了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XX镇地处XX县南部山区,距县城22公里,东邻XX,南接XX,西连XX,西北与XX、XX为邻,东北毗XX,区域总面积186.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8万亩,辖27个行政村15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489户16361人,是一个纯农业乡镇。平均海拔1551.6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8%,长沟流域、草滩流域生态环境良好。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环境宜人,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全镇27个村因为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为生物多样性生存繁衍提供了很好的空间,适宜种植多种中药材,目前,全镇27个村种植中药材面积已达2万余亩,主要品种为桔梗和苦参。

二、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

(一)政策扶持力度大。按照《中共XX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扶持实施方案的通知》(成农领办发〔2022〕13号)要求,对“当年相对集中连片新发展桔梗、苦参等中药材,达到100亩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的,100亩起补,每亩奖补2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并对初深加工环节及品牌打造方面给予奖励扶持,多措并举推进中药材产业稳步发展。

(二)市场前景广阔。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制药市场。我国中药材因其本质是药材质量好、疗效好,在长期使用中得到了医者与患者的普遍认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达1653亿元,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38%,随着我国不断扶持中医产业,2022年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可达亿元。我国中药产业的形势向好,中药材市场可谓“大河有水小河润”,由于受人口增长、老龄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全国中药产品需求成倍增长,消费市场需求加大,加快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目前国内中药材市场年需求量在400万吨以上。

(三)可种植面积广。XX镇区域总面积186.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8万亩,道地中药品种多,可种植品种多,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XX镇可种植中药材面积能达到3万亩以上,主要分布是大坪片区12个村主要种植品种以苦参居多,化垭片区15个重要种植品种以桔梗居多,连翘等中药材可在林地及地埂种植,不占耕地面积,可扩大范围比较广。

(四)收益效果可观。根据各村调研情况及近年来中药材市场行情,以苦参为例,种植周期为4-5年,人工投入成本低,一次性种植,每年只需要除草管护,亩均苦参籽种产量每年30斤左右(市场价10元/斤),亩产值可达300元;以桔梗为例,种植周期为3-4年,人工投入成本低,一次性种植,每年只需要除草管护,亩均桔梗籽种产量每年20斤左右(市场价30元/斤),亩产值可达600元;两种中药材人工成本都比较低,收益要高于传统产业。

(五)群众认可度高。由于XX海拔高,耕地坡度大,耕作条件差,传统农作物周期短,耕作频次较高,加之当前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妇女老人居多,野生动物对传统农作物残害严重。中药材种植耕作频次较低,管护只需除草比较简单,野生动物残害少,收益高并且稳定,全镇种植积极性比较高。

(六)产业链条完善。依托XX镇家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中药材精深加工生产企业,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解决群众以往在销售中药材过程被中间商赚差价的现象,同时借助此模式,让中药材产业在XX镇被打造成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推动实现全镇中药材产业的全面提升、整体跨越。

三、存在问题

登录
返回顶部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