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主题教育调研报告:推动第三产业提档升级持续繁荣
按照主题教育调研工作安排,通过实地察看、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对全县三产服务业发展的成效、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等进行了分析研判,并初步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思路目标和重点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第三产业发展成效
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和文化旅游特色城市,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充分挖掘释放消费潜力,着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三产服务业呈现出总量持续扩大、结构日趋优化、业态逐步增加、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是规模总量不断增加。今年元至10月,全县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69.1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3.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7.5亿元,同比增长8.4%,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预计到年底,可完成三产增加值103.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9.4%,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4.2%,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3亿元,同比增长9%;三产领域就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60%,第三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区功能、扩大就业、财政增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是商贸流通繁荣活跃。立足于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开工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大夏建材等商贸流通项目25个,万达广场正式投入运营,新增商业面积8万平方米。着力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建成木材加工、钢材交易、工程机械租赁等3个专业市场,新建蔬菜零售市场6个、农村便民市场4个,现代化市场格局加速形成。引导培育外贸骨干企业,新增嘉瑞种业等进出口企业8户,全县累计达到88户,先后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等境外展会10余次,26户企业发生进出口业务,年底可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67亿元。
三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紧紧围绕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城市,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重点实施了博物馆、汉风文化小镇等文化旅游项目15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建成投入运营,湿地公园正式向游人开放,景观大道年内建成通车,湿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及重点片区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文化和旅游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的深度融合。预计年内可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07亿元,增长20%;接待游客7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4亿元,分别增长23%和28%。
四是新兴业态竞相迸发。大力实施电商“十百千亿工程”,累计建成乡、村级电商服务站点54个,“农广汇”等品牌电商不断壮大,带动注册个体电商及企业110家,预计全年电商交易额将达到13亿元,增长30%以上,电子商务已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全面推进双创工作,省市县级众创空间达到32户,入孵企业数量308户,入驻创业人数1852人。同时,传统运输、仓储物流加速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多元化、多层次的商业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态初步形成,健康养生、综合体验、科技服务等产业成为三产服务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五是品牌效应逐步彰显。着力引进高端服务企业和知名商业品牌,斯莱德、珂思等20余家高端商业品牌,蓉城印象、黑椒厨房等30余家知名餐饮品牌,锦江之星、如家酒店等20余家星级连锁酒店成功落户我县,新型实体商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有力带动了三产服务业转型升级。聚力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成功举办了千人徒步挑战赛、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杏花节、桃花节等乡村文化旅游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小米、蜂蜜、挂面等地方产品成为游客“必购品”,文化旅游影响力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