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深刻领会总书记考察江苏的价值意涵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我们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苏州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古人前人的做法可资殷鉴。从春秋时期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造苏州城,到苏州工业园区把“规划先行”上升到“规划即法”,实现“一张规划图,管了30年”,这些都昭示着中国式现代化绝不能搞“摊大饼”“翻烧饼”,而是要结合各地所处发展阶段、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政府财力和公共投入能力、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等要素综合谋划、整体推进。
——————————
7月5日至7日,总书记来到江苏苏州、南京等地考察调研,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第四次来到江苏考察调研。总书记对江苏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希望江苏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
江苏既有绵延千年的文脉,又有固本开先的基因。紧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不妨一起看看江苏发展蝶变,领悟总书记考察调研中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深刻价值意涵。
人文与经济社会发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总书记在此次考察期间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江苏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6%的人口、创造了10.2%的经济总量。像苏州就被网民誉为“最强地级市”,2022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36万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二。苏州不仅有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鱼米桑茶、非遗文化,而且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产业集群上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人文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形成了新时代苏州的“双面绣”。苏绣的一项绝活是将一根细细的丝线劈成上百股,让绣品绵密得看不出针脚;苏州市长期打造的纳米产业,其技术理念在于改变原子的排列结构,实现新的材料特性,也可谓“在毫厘间绣花”。苏州人格外重视家国情怀: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费孝通的“扎根乡土,志在富民”等深深影响了新老苏州人,也是苏州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把先进技术转化为国家能力的精神之源。
从苏州看江苏,再放眼长三角,人文精神赋能区域现代化发展,显示出鲜明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苏州文化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文化又勾画了长三角地区的底色。伴随着当下全球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进程,发源和兴盛于农耕文明时代的江南文化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与创新:彰显中国人的韧性、耐心和定力
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时,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的传承力有多强,通过这个苏绣就可以看出来。像这样的功夫,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韧性、耐心和定力,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这样的韧性、耐心和定力,首先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上,让祖先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弦歌不辍、瓜瓞绵绵。江苏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全国领先,仅苏州就拥有苏州园林、大运河苏州段两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昆曲、苏州端午习俗、碧螺春等七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文化形态在历史上的形成,与自然禀赋条件、政治经济变迁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它们已经浸润在此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了“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
这样的韧性、耐心和定力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体现出文化的古为今用、与时俱进。在总书记参观过的文创商店里,有一条会变色的丝巾,店长说这是最潮的创新作品,运用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