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以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全国“八五”普法骨干法治思想学习专题培训班发言
近日,全国“八五”普法骨干法治思想学习专题培训班举行。培训班强调,要坚持以法治思想为引领,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深化法治乡村建设。要抓好“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深入研究和运用现代传播规律,健全普法激励约束机制,切实推动“八五”普法规划落实到位。
培训班上,上海、浙江、福建、河南、四川、陕西6省(市)司法厅(局)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7月14日,《法治日报》特刊发6地发言摘编,以资借鉴。
久久为功靶向施策聚焦法治守正创新
全国“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
罗培新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人感受不到你在普法,才是好的普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指出,“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普法之于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定位,既意味着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更意味着必须定向精准,靶向施策。
近年来,上海在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中,创新引入营商环境思维,以普法对象的获得感为评价标准,不断开创“融入泛在、同生共长”的普法与依法治理新格局,真正体现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站位和要求。
一、民之所望,普法所向
一是大数据发现真实的法治需求。上海与12345市民热线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大数据平台,发掘市民的法律堵点与痛点,提升普法的针对性。如“好心人投喂流浪猫,后者伤了人,谁来承担责任?”是12345后台数据统计中占比较高的问题,涉及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饲养动物致害责任”相关内容。这提醒我们,要重点宣传民法典,更要找准宣传重点,避免老百姓看到法条,仍然无法理解。因此,鉴于12345蕴含着大量的法治宣传信息,我们决定由他们向我们共享数据,我们则为他们的话务员普法,丰富其知识库,提升一次性解答率,从而实现双向赋能,彼此成就。
二是注重在本系统培养普法骨干。深入挖掘基层优秀法律人才,成立普法宣传骨干队伍,组织开展民法典逐条解读培训,提前收集、集中回应基层实务工作中的法律难题。目前培训范围已扩大至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以及“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单次培训达7000余人,可以说广为覆盖、效果明显。制作推出的22期民法典脱口秀短视频,相关点击量、转发量、收看人数等关键传播统计数据屡创新高。其中崇明区司法局钱易文的创作,被人民日报微博端直接转发,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前列。
二、愈接地气,愈有活力
一是讲述接地气的普法内容。上海率先作为,提升法治权威,制定出台全国首部医疗卫生人员权益保障领域的省级政府规章——《上海市医疗卫生人员权益保障办法》。把普法融入立法,用老百姓能够听得懂的话代替概括性的法律表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清晰的含义,用接地气的普法内容不断发声。
二是融合全民普法与法治实践。上海不断把普法工作融入人民群众更高品质的生活需求。我们注重提升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的联动性、耦合性,以聚焦法治、问题导向、实践为要、复制推广为原则,探索运用项目化方式,就破坏房屋承重结构行刑衔接等问题深入研讨,就解决“停车难”“加装电梯”等问题难题形成基层依法治理案例,不断总结推广人民城市建设、超大城市治理的法治经验。
三、利益衡平,价值引领
一是创新推广智能化评估模式。顺应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新趋势和智慧普法新要求,我们积极探索新模式,从被动接受材料报送,转向智能化评估。全网抓取并采集被评估单位的普法工作轨迹,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