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经典评论材料汇编(11篇)
把握“三无三可”要求着力打造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软实力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x月x日,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明确提出,着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准确把握“三无三可”要求,善于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中塑造转型新优势,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摆在推动xx高质量发展,推进2030年基本实现转型、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基本实现”目标的重要位置,打造xx新名片,塑造转型新优势。
准确把握“无差别”要求,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
“无差别”,就是要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享有使用资源要素、参与竞争、受到法律保护等待遇。
一是破除产业壁垒。坚持“法无禁止即可入”,着力取消民营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要素保障、招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二是破除地区保护。坚持全国一盘棋,对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规定开展自查清理,让本地企业和外来企业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三是确保公正监管。完善和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让公平竞争审查“长出牙齿”。
准确把握“无障碍”要求,全面提升市场主体办事的便利度
“无障碍”,就是要全力破除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市场主体准入更便捷、办事更高效、退出更顺畅。
一是建立完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机制。深入贯彻落实《xx省一枚印章管审批条例》,按照“应划尽划”要求,将审批事项统一集中划转到市、县两级审批服务管理部门行使;省级要按照“应进必进”“能进则进”的要求,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省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实行审批事项“一个中心对外、一窗受理、一站式办理”。建立健全企业注册登记、注销退出,投资建设项目联合审批、验收,土地和房屋产权联合办理“一条龙”服务机制,实现“最多跑一次”,努力做到“一次不用跑”。二是建立完善“标准化、高效化”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全省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实现“事事有标准可依、岗岗有标准规范、人人按标准履职”,以高效化服务保障“无障碍”审批。三是建立完善“零过错、零容忍”管理机制。开展清廉审批服务机关建设,规范行政审批权力运行,对不廉不勤行为“零容忍”,确保公开透明、廉洁高效。
准确把握“无后顾之忧”的要求,主动为市场主体提供全面服务
“无后顾之忧”,就是要全力为市场主体提供最大便利、最优服务,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
一是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实现服务事项全覆盖。围绕企业“初创、发展、退出”和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招商引资、签约、立项、施工、竣工验收、不动产登记,以及自然人从出生到后事等全生命周期,编制全生命周期事项服务清单。二是开展全方位服务,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全面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全省通办”;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依托“三晋通”移动端App,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三是开展全身心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坚持需求导向,优质高效满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坚持目标导向,对标一流补短板、精准发力强弱项,从细节着手,让企业和群众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准确把握“可预期”要求,始终确保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可预期”,就是保持政策和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决不能朝令夕改,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