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党内主题教育主题党课讲稿:关于党内主题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的思考
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最紧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最重要的前提和最根本的保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以下问题:“两个确立”的确立过程是怎样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形成的?马克思曾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去解释。这就是说,如果要深刻认识一个思想、一个意识,就要了解那个时代物质生活中的矛盾。
那么,分析我们所处的时代,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力量此消彼长。第二,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经过艰辛努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总书记曾告诫全党,“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第三,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断推进,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进步,社会主要矛盾也已经发生了变化。面对这些变化带来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谨慎应对。第四,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一、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与战略重心东移,“东升西降”持续发展,世界经济面临重构,人类的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同时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要应对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需要一个理论来指导。这个理论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世界经济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世界经济“东升西降”持续发展
(1)从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的变化上看,2021年发展中国家GDP总和达到了40.2万亿美元,全球占比41.75%;发达经济体GDP总和为56.09万亿美元,全球占比58.25%。而在2000年的时候,发展中国家GDP总量与发达国家GDP总量差距还很大。但我们看现在,这个差距已经大幅缩小了。
1980年,亚洲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球占比还是比较少。但是到了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按购买力平价标准衡量,亚洲GDP的全球占比为34%,而美国与欧盟合计占比为31%;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高达6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代以来“西强东弱”“西主东从”的世界格局正在发生转变。
(2)从科技发展的重视程度和变化趋势来看,世界也正在发生大的改变。近代以来,西方是全球科技研发能力最强的地区。但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发展,以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崛起,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显著上升,世界创新核心区也呈现东移趋势。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首次突破3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首次突破2.5%,基础研究投入比重连续4年超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