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党的XX大精神研讨班研讨发言
XJP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贯通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对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提供了行动指南、确立了根本遵循。下面,就如何抓好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我谈三点体会。
一、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XX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经历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创新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二是中国式现代化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度探索与回答,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途径;三是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二、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只有把握这一重大原则,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把握这一重大原则,才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把握这一重大原则,才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只有把握这一重大原则,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五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只有把握这一重大原则,才能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三、要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作为区长,我将团结带领全区上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XJP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紧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具体要求部署,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篇章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一是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加快83个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推进速度,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聚焦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着力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的高质量向,争取有更多项目能够进入国家支持范围。着力提升专职招商队伍专业化程度,不断强化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招商手段,加快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不断增强XX经济发展活力。
二是在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坚持把工业振兴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聚焦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促进“原字号”精深化发展,支持XX、XX等企业强化产品研发,延长产业链条。推动“老字号”智能化发展,引导XX、XX、XX等重点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不断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加快“新字号”多元化发展,助推XX、XX等项目建设提速,全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三是在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推进,进一步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集中创新资源、落实扶持政策,不断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