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党课:共产党员的奋斗是什么?
同志们:
根据《贯彻落实<2019一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方案》要求,今天我给各位讲一堂专题党课。
这次党课的主题是“共产党员的奋斗是什么”,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和同志们讲三个方面:一是共产党员的奋斗就是要守初心、担使命,二是共产党员的奋斗就是要心忠诚、身干净,三是共产党员的奋斗就是要敢担当、比作为。先讲第一个问题。
一、共产党员的奋斗就是要守初心、担使命
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是铭记历史、不改初衷、不忘来路勇开新路、是“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使命是面向未来、本色不变、继续奋斗。在党的十九大上,同志深刻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初心和使命回答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了谁、怎么干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时代课题,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努力奋斗的指南针和干事创业的的方法论。
(一)守初心是共产党员奋斗的基础
初心是起点,初心是立场,初心是动力,初心是方向。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我们党的精神密码,再次聆听和思索历史的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是因为信仰如磐、精神永志、初心不改;是因为思想拓路,与人民奋斗,善自我革命。南湖革命纪念馆熠熠生辉的党徽之下,新时代的领路人字字千钧,“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我们从哪儿来?有历史记载的中共最早的农运领袖叫沈玄庐,是建党时53名党员之一。他父亲家财万贯,在浙江萧山一带拥有大量土地和房产。但沈玄庐回到家乡后,公开站到土地庙前讲演,号召农民起来斗争,并多次表示自己不向农民收租,还要把家里从农民身上得来的钱,用回到农民身上。家里人以为他疯了,农民也以为他疯了。湖南的夏明翰则出身豪绅家庭,世代为官,后来却当了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那首大气磅礴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诗句,便是他就义前的绝笔。这就说明,我们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来,我们从人民群众中来。
我们要往哪儿去?就是要通过上下求索、奋勇前行,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能造福于中国人民的社会。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目标。据统计,自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大约1万多天。仅中共党员就约有370万人在革命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平均下来每天约有370名共产党员牺牲,这些可爱、可敬的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鲜血和行动回答了我们要往哪里去的问题。
(二)担使命是共产党员奋斗的关键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确定了党要完成的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一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我们要实现历史使命就要坚定不移地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把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记在心间,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努力奉献、践行使命。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2009年4月,杨善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