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党课讲稿党课讲稿:年轻干部要勇于拿起“笔杆子”范文稿
笔杆子秘书

文档

23682

关注

1

好评

0
DOCX

党课讲稿:年轻干部要勇于拿起“笔杆子”范文稿

阅读 33 下载 6 大小 28.82K 总页数 10 页 2023-11-17 分享
党课讲稿:年轻干部要勇于拿起“笔杆子”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JP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年轻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成为栋梁之材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特别强调对领导干部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XJ...
下载文档
/ 10
全屏查看
党课讲稿:年轻干部要勇于拿起“笔杆子”范文稿
还有 10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本文档共计 10 页,会员免费下载!部分内容预览:

党课讲稿:年轻干部要勇于拿起“笔杆子”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JP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年轻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成为栋梁之材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特别强调对领导干部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XJP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XX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写作,是彰显年轻干部专业素质、领导能力的基本功。1958年,毛泽东同志指出:“重要的文件不要委托二把手、三把手写,要自己动手,或者合作起来做。”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新时代新征程,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拿起“笔杆子”,关键要不断地从问题出发,通过“写”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解决问题而笔耕不辍。“写”的过程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个体价值融入集体价值、“小我”成长为“大我”的过程。

  一、在拿起“笔杆子”过程中发现问题、调查研究

  问题就是矛盾,矛盾无处不在。调查研究是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的有效途径。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深切地了解一处地方或者一个问题了,往后调查别处地方、别个问题,便容易找到门路了”。正确的观点、主张是从实际问题中来的,“没有调查就没有文字权”。

  (一)发现问题

  XJP同志主政浙江期间,曾连续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232篇,对全省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并出版《之江新语》,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发现问题,就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多触碰实际问题,并发扬“短实新”的文风。现实中矛盾和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只有与时俱进地去发现问题,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勇于接“烫手山芋”、乐于钻“矛盾窝”,才能正确认清新的形势和任务。一定意义上讲,看不到问题或矛盾就无法写出有意义的文章。领导干部拿起“笔杆子”写的文章不是杂文、小说,而是公文,想的是天下计,解的是百姓忧,字字是家国大情怀,句句是责任大担当。起草公文时,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要抽丝剥茧、层层深究,把一件事写透后再写另一件事,把一个观点阐明后再阐述另一个观点,防止材料和观点重复。文章是用来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的,绝不能似是而非、空穴来风。理从事出,片言成典。好的文章都有很强说服力,常常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和醍醐灌顶之感。讲清道理是门学问,需要深入浅出,不管思想内容多么艰深的问题,到了笔下和嘴里,都要变得非常容易懂。比如,“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同志用简单朴实的比喻来说明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评价标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XJP总书记用真切动人的话,来阐明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关系,都是讲清道理的典型范例。实践告诉我们,写文章不仅仅是亲手动笔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一切从问题着眼,一切从实效入手,一切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的真谛,客观科学地进行分析判断,必须在思考的道路上挖掘真知灼见。

  (二)调查研究

  年轻干部拿起“笔杆子”要善于从小切口入手,选准题目,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全面深刻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举措上下真功夫。概念的形成、判断的形成、推理的过程,离不开调查研究的过程。只有熟悉问题和把握全面情况,知全局、识大局、善谋势,做到了然于胸,深入浅出

登录
返回顶部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