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党课讲稿:新时代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并要求“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新时代,我们面临一些重要的战略任务。比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对老龄化挑战,国际竞争与合作。新时代的重要战略任务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这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可能大家更习惯从生产角度或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谈经济高质量发展,其实除高效产出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中国已经跨过了贫穷和资源短缺的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需求角度看,高质量发展下的产出要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今后一段时间,消费将越来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经济尚不发达时,投资的拉动作用非常重要。经济发达后,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满足最基本的需要上,比如穿衣不仅为了保暖,还要有体现个性的各种款式。当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时,很可能无法售出。这就是为什么国家越发达,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大。所有发达国家,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均超过50%,相比之下,中国的占比仍然较低。经济学理论也反映上述问题,古典经济学强调供给,新的经济学,特别是“凯恩斯革命”以后的经济学,更加强调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谁来拉动消费?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要有收入,进一步推理的话,就是要解决消费者的收入问题或者就业问题。民营经济创造了大部分的就业岗位。二是从产品有效满足市场需求来看,民营经济受到利润动力和竞争压力的双重
作用,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二、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前段时间,提到“共同富裕”,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分配问题,现在要进一步解决的是“未富人群”的收入问题。谁是“未富人群”?2019年我国GDP达98651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所以,真正的“未富人群”是广大的农村人口。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不能一味地让农民搞传统农业,而是要向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从业人数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比例达到80%。2021年中国私营个体就业总数达到4亿人,较2012年增加了2亿多人。未来,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发展不仅要进行“改进型创新”,还要重视“源创新”。推动创新发展同样需要动力和压力,需要形成机制。如何构建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举个例子,以前的分配机制是农民先留口粮,再交公粮,改革开放初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包产到户”,也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农户自己的”。此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生产动力,也产生了一定压力,使农民更为主动地提高农业生产率。所以,推动创新发展不能仅看投入,还要构建能够带来动力和压力的机制,民营经济就能提供这样的环境。
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民营经济涉及信息技术、医疗、汽车等各领域,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2022年全球最具创新力的50家公司中,中国公司有7家上榜,分别是华为、阿里巴巴、联想、京东、小米、腾讯和字节跳动。在“2023年度全球创新百强”榜单中,中国有13家公司上榜,大多数也是民营企业。
四、应对老龄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