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党课:青年观
关心青年、爱护青年、重视青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青年工作,针对青年成长之惑,系统阐明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路径,形成了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目标明确的青年观,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系统梳理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青年观的生成逻辑、思想内涵及目标指向,对做好新形势下青年工作、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青年观的生成逻辑
任何思想理论的出场都有其理论渊源、生成逻辑与现实回应。青年观的产生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思想的理论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历史传承、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思想的继承创新以及国家发展、青年成长之需及时回应的基础上形成的。
1.理论逻辑: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思想的借鉴吸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青年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在其经典作品中对如何教育和培养青年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成为青年观形成的理论渊源。其一,重视青年的社会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了解青年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青年在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的主要力量绝不在于选民的人数……对党提供补充人员最多的正是年轻的一代”。恩格斯对青年作为无产阶级大军突击队的地位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投票选举中得到了非选民青年和妇女的支持,他们与党内选民“共同构成为一个最广大的、坚不可摧的人群,构成国际无产阶级大军的决定性的‘突击队’”。其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成才观。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唯物史观,不仅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而且鼓励青年要在为人民群众乃至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幸福和完美。其三,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而言,青年的教育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也关系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能否最终实现。马克思希望工人阶级一刻也不能忽视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因为代表人类未来的工人阶级的发展程度“完全取决于新一代工人的成长”。恩格斯认为现代分工不利于青年的全面发展,但是通过教育“将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列宁非常重视对青年加强共产主义教育,指出“青年团和所有想走向共产主义的青年都应该学习共产主义”。此外,列宁和斯大林关于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任务、性质的重要论述为扎实做好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上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青年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历史逻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历史传承。中华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为青年观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其一,崇德向善的道德要求。古人认为“德”乃为人立身之本。《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礼记》云:“德者,性之端也。”《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立德树人旨在强调“立德”是做人的根本、成功成才的首要标准,而道德的最高标准是“止于至善”。其二,立志与奋斗的有机统一。北宋文学家苏轼认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明代思想家王守仁认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立志思想和奋斗精神,既强调青年要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也强调立志后要发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