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党课: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三维探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大论断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确立和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伊始,就自觉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进行了艰辛探索。从中国共产党主动探索现代化的视角研究和梳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主要成就及基本经验,对于深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学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主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现代化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鸦片战争以后,在现代化浪潮的席卷下,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裹挟中,中国被迫卷入了现代化的历史潮流,开启了追求现代化的漫漫征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揭开了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以强烈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将实现现代化作为重要的历史使命,不仅打开了现代化事业的新局面,而且主导了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了“工业化”的现代化目标。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实现现代化看作十分紧迫的任务。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论述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并且分析了工业化和民族独立的关系。毛泽东认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工业化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强调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即将由革命党转为执政党的形势下,对中国社会现实情况及发展方向的清醒认识。毛泽东在一系列著作中,阐述了实现工业化的未来国家建设构想,强调了工业化的重要性,彰显了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深刻关切。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将现代化目标从“工业化”拓展为“四个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条件下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峻挑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既吸收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功经验,又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不断加深对现代化的认识。一方面,高度重视工业化的作用。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实现工业化,才能真正保卫国家安全,避免沦为他国的附庸。为了实现工业化,毛泽东号召我们既要学习苏联的先进科学技术,也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将现代化的目标发展为四个现代化。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描绘了现代化的发展蓝图。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将我们党对现代化目标的认识由三个现代化扩展为四个现代化,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贡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指明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真正将现代化作为国家战略安排,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做出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按下了现代化发展的快捷键。一方面,深刻意识到四个现代化对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将现代化建设作为今后的主要任务。邓小平将四个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