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党课: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
同志们:
伴随全球多极化的演变,以及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全球范围内各个主体之间的发展博弈呈现出全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使得世界上一些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和政党纷纷抵制中国的发展,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从国内环境看,中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社会经济发生着深刻变革,利益格局也在深度调整,矛盾和问题更深层次地显现出来,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难度更大。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变革了媒体传播方式,网络媒体展现出其重要的传播功能,在为宣传、新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对此,我党作为一切事业的领导核心,在领导人民群众奋斗和迎接挑战的过程中,应该保持高度警惕,以足够的斗争精神去应对。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内涵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具体内涵,既包含政治忠诚、人民立场的使命担当;又包含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豪情壮志;还有守望相助、同心合力的家国情怀。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中,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产生了强大的引领、凝聚和动力作用。
1.政治忠诚、人民立场的使命担当最能凝聚人心,使中华民族团结奋进。人民是我们党的根基所在、血脉所在、力量所在。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诞生之日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将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最高行动指南的政党,无论是革命斗争征程还是国家建设历程,我党的斗争精神始终贯彻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之中。毛泽东认为,和民众之间保持紧密的关系,是我们党保持战斗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每个党员干部都需要深刻意识到,我们的任何成绩以及胜利都是通过人民群众取得的,我们需要依靠人民来进行战斗,对群众怀有无限的热爱和信任,与民众保持深入的关系。只要党和群众之间形成一个整体,那我们就是不可战胜的,任何敌人都将会走向失败”。A总书记不止一次地提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等观点,就是在强调既要使人民群众实质性地共享到物质层面的劳动成果,也要注重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精神层面的满足。无论是中华民族独立的奋斗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史还是改革开放的成长史,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人民立场为使命担当的斗争史。
2.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豪情壮志引领中国革命战争、国家建设的根本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面临着内忧外患,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今,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进入到关键阶段,在赢得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外部的风险、压力以及挑战也明显增加。我党需要保持绝对的专注,和人民群众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应对外部的威胁与挑战。继承代代相传的斗争精神,发挥群众的力量,使得中国的发展行稳致远。因此,我们要在思想层面做好充分准备,意识到奋斗不会停止,建设不能一劳永逸,而是需要长期振作精神。邓小平认为,在我们国家的发展过程中,风险因素必然存在,重要的是应对的态度,即“我们要发展与建设,想要全部规避风险不现实,需要在风险之下积极解决。”邓小平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应对和化解风险,为现代化事业开辟新路,提出想要走出新的道路,必须要有闯的精神。历史和实践证明,邓小平敢于斗争、迎难而上的精神坚定了全党进一步改革的决心,实现了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也为克服现代化建设中的风险挑战提供了精神支持。
3.守望相助、同心合力的家国情怀推动着中国不同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行动。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