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党课: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同志们:
党的XX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具体实际为根本,实现了对长久以来始终以西方现代化为中心通往现代化道路的创新突破,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方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明证、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方法论遵循。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明证
如果我们拿起大历史观的望远镜,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和发展方向。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的历史性变革,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携手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之路上历经艰难险阻、在进行艰苦卓绝的伟大奋斗中逐步演进至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具有坚实的历史依据。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在风雨飘摇的近代社会,许多爱国志士为救亡图存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错和探索,但是由于时代和历史条件的局限,均未能找出一条在中国行得通的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近代中国也由此从混沌思潮中崛起了第一批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也由此开始酝酿、筹建并最终宣告成立,这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艰苦探索的必然产物,成为结束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悲惨历史的关键力量。中国共产党带领着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拨开漫天阴霾,从黑暗、贫穷走向了光明、富强,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奠定了制度、政治和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毛泽东就指出,20世纪我们的任务是“上半个世纪搞革命,下半个世纪搞建设”。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走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之中,与此同时,也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开创性地提出了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并举的“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实现路径,使中国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这一时期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铺展,都推动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擘画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迅速提升的一个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愈加明显。1979年,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命题,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并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向政治、社会以及教育等方面拓展。党的十五大确定了“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新任务。党的十七大明确了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在于人,把视角从“物”转向了“人”,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政治立场,从根本上区别了西方“资本至上”的现代化理念。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发展主线,充分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逐步从以经济建设为主,向多维度、宽领域不断延伸与拓展,不断促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激发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