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关于XX片区规划试点成果观摩交流会汇报材料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县将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作为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总牵引和主抓手,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统筹推进5个片区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在试点片区规划编制过程中,突出“农业地位高、区位价值高、交通级别高、中心集聚度高”的非典型优势区域特征,坚持走基于农业本底优势的三产融合发展道路,紧盯群众诉求主线、强化共谋共商,收集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愿,确保规划项目有效落地、产业协调发展、问题切实解决。截至目前,市级试点X江三产融合片区率先完成初步方案编制,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X县位于X盆地中部偏北,X市东南部,同时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部,是成德绵乐城市带、成渝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全县幅员面积2659.7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7.78万人,县域划分为X州城乡融合发展、X江开放型经济、X东生态农业、云台农文旅融合发展等5个片区,并明确中心镇5个、副中心镇2个。其中X江三产融合发展片区作为市级试点片区,包含8个乡镇、94个村、16个社区,面积684.0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3.59万人,片区内设置中心镇1个(X镇),村级片区24个,中心村28个。该片区公共服务资源充足,人口聚集力强,产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形成以X、生猪为优势一产业,食品医药为优势二产业,近郊文旅、康养为优势三产业的“接二连三”产业链条。
我县高度重视以片区为单元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对标省市工作要求,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规划工作专班领导小组,印发《规划工作方案》,以划片成果分设5个推进组,县级统筹、分片推进,紧盯时间节点,推动片区内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工作思路
(一)上位规划与片区规划相结合。既注重保留片区特色,充分衔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实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生态保护红线任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等约束性指标,制定片区问题清单、负面清单,并结合片区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等实际情况,构建起符合片区本身的规划指标体系;又注重预留发展空间,结合市级规划,依托绵遂内铁路、X机场南迁等规划,统筹安排片区内农业生产、城乡建设、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用地规模和布局,预留储备临港经济发展空间,实现规划层层衔接。
(二)发展方向与片区实际相结合。立足试点片区“人均收入水平处于工业化后期,城镇化水平处于工业化初期”的“非典型特征”,突出农业本底优势,坚持走高附加值农业生产的“三产融合之路”,依托片区内国家级生猪种业园区、国家级油菜制种核心基地、校地研学基地、“X城X”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优势资源,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着力打造“1+2+N”农业体系,做优做强大健康食品医药和绿色装配式建筑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拓宽业态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加快构建开放共享、绿色发展的产业新模式。
(三)规划成果与群众意愿相结合。我们紧盯诉求主线、强化共谋,坚持“收集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愿”的重要理念,创新建立“常青树攻坚行动”“基层人才库”“大众点评”等群众参与机制,在编制规划时充分收集乡镇干部、企业代表、致富带头人、乡村乡贤、普通群众等各方意见,将群众意愿贯穿编制全过程,把群众力量转换为督促做好、做深、做实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有力手段,确保编制出项目能有效落地、产业能协调发展、问题能切实解决的“接地气”规划。
三、特色做法
(一)调动群众力量。积极探索建立多方参与片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