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关于XX市节能降耗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今年5月以来,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联动XX、XX、XX、XX、XX、XX、XX等地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组织开展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市能源局等部门情况汇报,通过代表联络站、“XXXXX”综合数智应用等平台载体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节能降耗工作的总体情况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健全管理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节能监督,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年扣除原料用能、可再生能源消费以及国家单列能耗后,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3.75%,降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超额完成同比下降3.4%的年度目标任务。
(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目标管理。制定《XX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XX市统筹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结合各地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现状等情况,科学确定分地区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和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高质量发展、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等考评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区(县、市)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市级重点涉能部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开展跟踪评价,推动目标任务落实落地。
(二)强化监督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坚持把好新上项目能评关,否决多个不符合要求的“两高一低”项目,节约能耗指标15万吨标准煤。严格落实能耗等量置换要求,完成8个能耗强度超过0.52吨标准煤/万元项目的全能耗平衡,合计平衡能耗127.7万吨标准煤。开展重点用能单位“双随机”和专项节能监察,对158家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监察,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7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完成129家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审查。
(三)聚焦重点领域,深挖节能潜力。推进工业节能,2022年通过整治高耗低效企业(1452家)、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451家)和整治提升“低散乱污”企业(1979家),腾出用能空间44.6万吨标准煤;获评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各20家,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和全省各地市第1.推进建筑节能,2022年新建民用建筑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77%,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41.5万平方米。推进交通节能,新建公(专)用充电桩6500余个,主城区公交车辆实现100%新能源化。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探索公共机构节能技术和管理模式创新,全市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分别下降8.16%、4.29%。
(四)坚持多管齐下,优化供应体系。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截至2022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达589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比重24.4%,较2021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光伏装机477.2万千瓦,持续居全省首位。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截至2022年底,直接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工商业电量比例突破86%。面对去年夏季历史性极端高温天气等因素影响,开展“电力需求侧响应”,相关部门靠前服务、科学调度,确保了经济社会运行平稳有序。
(五)深化创新驱动,提升治理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用能权交易市场建设,在全国创新性开展碳资信评价体系建设及金融应用试点。加快推进能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成立XX市能源大数据管理中心,建设全市智慧能源服务系统。截至2022年底,集成1万余家规模以上企业、3239家高耗能行业重点企业用能数据。推行用能预算管理试点,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