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关于在县域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全省招商引资大会强调,要以招商引资大突破助推发展动能大提升,以营商环境大改善助力发展质效大跃升。各级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形成了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但面对全国各地抓招商、拼经济的激烈态势,但在招商引资项目洽谈签约、要素保障、落地实施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重视并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前期筛选论证不足。有的地方由于前期调查论证不充分,项目规划编制与本地产业基础、优势资源、承载能力等结合不紧密,对企业投资收益和本地发展效益论证测算缺乏科学评估,加之前期合同条款不完善,以优惠政策招到了一些没有实力的投资者,其进驻后经营效益不佳,对本地经济发展贡献不大,但却长期占据园区土地,形成的“僵尸企业”造成资源浪费,对招商引资工作带来被动。一些地方招商目光不够长远,招引的企业有的不符合现有产业和环保政策,大多为东部地区淘汰的产业或企业。
二是园区要素保障滞后。建设用地难保障是制约招商项目落地的关键因素,一些县区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可供项目用地较少,导致很多招商项目因土地问题而搁浅,比如X园区工业用地X亩,且东西两个园区土地比较分散,园区附近有X、X等旅游景区和X河、X河等水资源,以前在划定生态保护区、文化保护区范围时过于扩大化,导致现在项目建设受到制约,难以保障大规模连片用地需求。县域产业基础、财政收入、功能配套、交通运输条件相对较弱,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力度对投资企业的吸引力不足,难以满足重大项目引进需要,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工业园区道路、污水设施处理等方面存在很多短板,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致使工业大项目引进难度加大。大多数金融机构贷款产品期限短、模式固定,抵押担保方式单一,难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比如X县仅有1家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且注册资本金未达到X的最低要求,担保增信能力不足。
三是招商洽谈实效不强。客观方面,受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和资源趋紧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由原来向外扩张转为自保生存,对准备作出的投资计划等待观望,投资意愿低迷,对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主观方面,一些干部思维理念跟不上政策和市场发展形势,招商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存在不会招商、招不来商的问题,招商能力亟待提升,在具体招商沟通和接洽中对企业真实需求、痛点问题和政策措施把握不精准,懂政策、懂产业、懂企业、擅谈判的复合型干部匮乏,影响了项目招引落地质效。
四是跟进保障服务不够。招商项目“一条龙”服务机制不够健全,行业部门之间资源、信息壁垒没有完全打通,项目前期手续审批繁琐,企业不找市场找关系、不找政策找门路的现象仍然存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一些单位在项目实施中为了抢工期、赶进度,在报批报建问题上承诺“先上车后补票”,可企业“上车”后跟进服务不及时不到位,项目手续不过关,正常投资变成违法建设,最终把成本都转嫁到企业身上。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得不够彻底,让一些准备投资兴业企业家心存芥蒂,成为项目落地的“拦路虎”。有的部门服务意识不强,执法过于简单化,没有处理好发展与执法的关系,以罚代管、粗糙执法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对策建议
一要科学精准论证,做深做实项目前期。立足县情实际谋划项目,充分考虑本地资源产业优势和财政配套承受能力,严格从项目选址、产业政策、土地报批、安全环保等方面要求筛选项目,从源头上杜绝条件不成熟、落地难的项目进入项目盘子。建立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定期梳理盘点“十四五”项目库,按照“退一补一”原则,对有政策、资金支撑的项目继续保留,对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