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文范文公文范文更新关于对县域夜间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范文稿
笔杆子范文

文档

22107

关注

1

好评

0
DOCX

关于对县域夜间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范文稿

阅读 86 下载 7 大小 22.33K 总页数 5 页 2023-11-17 分享
关于对县域夜间经济发展存在 问题及对策建议 夜间经济是延长消费时间、拉动实体消费、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据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鼓励发展夜间经济,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但还存在消费层次低、时间...
下载文档
/ 5
全屏查看
关于对县域夜间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范文稿
还有 5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本文档共计 5 页,会员免费下载!部分内容预览:

关于对县域夜间经济发展存在

问题及对策建议

夜间经济是延长消费时间、拉动实体消费、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据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鼓励发展夜间经济,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但还存在消费层次低、时间段短、食品安全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亟需引起重视并合理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市场业态比较单一。目前,县域夜间消费多以餐饮娱乐为主,主要表现形式为逛街、烧烤、K歌、看电影、洗浴等,内容较为单调,文化、体育、竞技、表演、康养类产品较为匮乏。部分县区承载夜间经济的网点比较分散,规模较小,一些夜消费项目和产品内容趋同,形式单一,特色不明显,难以满足市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二是政策引导存在缺位。一些地方政府对城市夜间生活缺少整体规划,发展模式定位不清晰,在城市建设、文旅产业布局等方面未能统筹考虑夜间经济所涉及的交通设施、安全、卫生、健康保障等具体问题。部分县区针对夜间经济发展的扶持措施缺乏,在融资、用电、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不多,官方宣传引导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难以形成品牌优势。

三是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发展夜间经济需要健全完善的公共交通、公共服务、文化场所等基础配套设施。当下,县内公交线路大多到晚上停运,夜间出行方式单一。多数商场、店铺、餐馆等在21:00左右停止营业,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影院等夜生活设施数量较少,分布不均,一些夜间经济街区还存在公厕少、临时停车位少等问题。部分街道道路亮化、灯光标识指引等公共基础设施未能做到有效覆盖,夜间消费氛围不足。

四是管理服务有待提升。夜间经济管理涉及公安、市场监管、执法、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长期以来,县域夜间经济发展基本处于自发状态,一些夜生活街区摊点流动性强,人员结构复杂,加之,一些职能部门监管权限交叉,存在监管真空或监管不到位的问题。部分县区夜间经济街区管理不够宽松,执法不够灵活,市场准入门槛高、审批严格,居民消费潜力得不到充分释放。

二、对策建议

一是突出功能布局,建设特色街区。以县区现有步行街、商业街为重点,以大型购物广场、商业综合体为基础,推动旅游商品、文创产品进入,与现有美食、娱乐、购物、休闲相结合,着力建设集聚力强的夜游购物街区。依托旅游景区、旅游综合体,抢抓春节、五一等黄金时节,积极开展花灯灯展、文艺汇演、非遗展示、美食体验等主题活动,营造宜商宜游的消费体验环境,建设休闲购物型夜间经济集聚区。突出特色餐饮主力业态,以美食街、夜市为载体,布局老字号餐馆、特色餐饮、风味小吃,引导品牌餐饮企业延长营业时间,打造休闲餐饮街区。不断完善城市老城区、历史街区或居民较少区域夜间设施,引入剧院、博物馆、美术馆、商业性画廊、电影院、酒吧、餐馆等业态,形成较为独立的商业生态。

二是深挖资源优势,丰富消费业态。积极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延长营业时间,提升服务档次,配备深夜食堂、24小时超市、24小时药店等新业态服务,引入深夜购物、节庆活动、嘉年华等各种形式的时尚消费活动和夜间推广、打折让利活动,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结合自身文化特点,大力促进夜间

登录
返回顶部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