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关于某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创建实施方案
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片是全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经省委、省政府批准,2023年至2027年,全市连续5年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片创建。创建示范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乡村振兴局承办。为明确目标任务、指标体系、推进措施,向各地各有关单位提供政策指引和标准指导,特编制《XX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创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一、基本概念
乡村振兴示范片是按照“流域治理、区域布局、全域振兴”的思路,以流域综合治理为统领,突破行政镇、村界限,突出顶层设计,集中连片建设,重点产业支撑,聚集各类资源要素,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区域化整体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的先行示范区,在实施强县工程和推动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壮大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二、建设原则
乡村振兴示范片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突出规划先行,坚持顶层设计。立足本地区位和资源环境,聚焦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安排建设,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等。
(二)突出因地制宜,坚持集中连片。突破行政镇、村界限,每个示范片精选地理位置相连、交通条件较好、特色产业有一定基础、基层党组织凝聚力较强的5个左右的村,立足现状,分类施策,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展现特色,着力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上实现突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突出部门联动,坚持资金整合。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涉农资金,整合本级资金,围绕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等五大方面,按照“强产业、补短板、惠民生、求实效”的原则,集中力量、集中投入、集中项目,开展综合创建。
(四)突出联农带农,坚持产业为重。挖掘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型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户融入产业链,分享价值链。
(五)突出共同缔造,坚持以人为本。将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运用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创建全过程,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和管护,做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着力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建设推进机制和管理维护机制,保障乡村发展持续向好。
三、目标任务
2023年至2027年,全市有巩固脱贫成果任务的7个县(市、区),每年至少新建1个乡村振兴示范片,XX区、XX区、XX区和XX新区因地制宜创建,逐年推进,打造一批连线成片、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振兴示范片,推进全市乡村振兴示范片遍地开花。
四、建设内容和标准
乡村振兴示范片以区域为主体进行总体规划,每个示范片串联5个左右行政村,示范片内平均每个村的建设投资额度应不低于500万元(不限于衔接资金,包括统筹整合资金),年度投资中,当年分配到县的市级衔接资金用于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的占比应不低于30%,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不低于60%。每个示范片应布局2-3个主导产业,每个产业的投入额度应不低于500万元。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达到“五有”目标,即有全面明确的建设目标任务、有因地制宜的建设类型、有特色鲜明的建设主题、有引领区域化推进的示范选址、有项目化推进的建设内容。
详细内容和标准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