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村振兴关于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范文稿
笔杆子金句

文档

23276

关注

0

好评

0
DOCX

关于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范文稿

阅读 33 下载 3 大小 37.67K 总页数 8 页 2023-11-17 分享
关于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其中,“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进一步探索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和治理路径,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探索解决乡村社会治理问题,...
下载文档
/ 8
全屏查看
关于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范文稿
还有 8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本文档共计 8 页,会员免费下载!部分内容预览:

关于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其中,“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进一步探索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和治理路径,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探索解决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社会各界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五治”融合概念:“发挥‘五治’作用,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入贯穿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全过程,有利于在欠发达地区实现以“五治”促“共治”。由此,笔者基于“五治”融合视角,研究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与对策。

一、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治理存在问题

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法治保障不足、自治机制运作不畅、乡风文明建设不健全、网络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

(一)乡村治理法治保障不足,依法治理效果不明显

欠发达地区乡村法治建设基础薄弱与乡村治理法治需求之间矛盾突出。第一,乡村法治体系不完善。在欠发达地区,部分村存在政务公开不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3]。第二,法律志愿服务无法满足村民需求。部分村民反映遇见生活与生产问题时,缺乏有效便捷的解决途径,导致村民法治基础薄弱,影响乡村法治建设。第三,乡村法治宣传形式单一,预期效果不佳。乡村法治宣传形式多停留在“挂条幅、写黑板、发传单”的初级手段,仍有许多村民欠缺法律知识。一些村民遇到违法犯罪和矛盾纠纷时,多考虑采用暴力等不合法手段。第四,新型网络违法犯罪形式层出不穷,如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影响乡村治理的实效。

(二)村民自治机制运作不畅,村级自治功能弱化

乡村治理需要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挥自治功能优势,坚持村民事村民管,激发内生动力。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民主体性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尚未完全发挥,村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究其原因,一是村民对村委会认可度低。“选谁都一样”成为少数村民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基本认知,导致一些村民对村委会信任度不高,甚至有些村民一次都没有参与乡村自治事务,认为与自己无关[5]。同时,村民自治也缺乏制度保障,导致村民不能充分认识到“四个民主”基本权利,对自身地位认识不清楚。二是乡村资源整合度不高。在部分偏远落后地区,因争夺土地和山场等生产资料导致的群众斗殴事件时有发生,影响较为恶劣[6]。三是自治驱动力不足。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乡村社会空心化、农户空巢化等现象日趋严重,“三留守”人员参与决策的话语权不重,导致乡村传统文化没落,内在精神动力不足[7]。

(三)网络信息化水平较低,基础信息应用程度不高

根据《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2020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总体相比去年略微上升,但欠发达地区乡村的网络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乡村生活信息沟通的重要工具,而乡村信息化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信息服务站点不健全,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备。“互联网+乡村治理”机制尚处于初级阶段,乡村网络系统平台不够完善、运行不够顺畅,无法有效实现技术赋能乡村治理[8]。二是乡村信息化技术有待突破,影响乡村信息资源共享。在欠发达地区,乡村信息化技术程度比较低,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落地难[9],如农业信息化数据获取存在技术障碍、农业信息质量低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信息资源共享。三是乡村专业信息化人才流失,无法适应乡村社会转型发展。大量的信息化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市,乡村高端信息化人才短缺,人才不足是乡村数字治理最突出的短板[10]。乡村缺乏一批具备信息收集、信息识别、信息加工、信息应用、信息反馈和预测分析能力的人才队伍,这制约了乡村信息应用程度的提高。

登录
返回顶部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