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关于老旧小区适老化现存问题及改进对策与研究
1.xx省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必要性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一个重大的社会学和人口学问题。我国自1999年初进入老龄型国家行列,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将突破2.1亿,成为全球老年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到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有望达到3.8亿,而到2100年,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31.8%,成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xx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国之首,1995年,xx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就达到了7.02%,比全国提前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专家预测显示,2039年左右,xx省老年人口将上升至峰值,总量达到1226万,占比达到30%,xx老年人口的高峰,会比全国早10年左右到来,xx省的老龄化形势格外严峻。
养老问题是国家及社会必须面对的老龄化重要现实问题。依据我国如今的社会、经济、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各方面原因,以社区为平台,发展居家养老模式符合我国国情特点,居家养老既节约了社会养老成本,又可满足老人们对熟悉环境和人群交际的情感需求。而作为居家养老承载体的老旧住区,建设标准较低、社区环境及公共配套设施不足,套内居住空间不便利,难以满足老年人对居家养老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需求,因此对xx省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改善小区居住环境,完善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增加住宅的适老功能,提升老年人养老质量势在必行。
2.xx省老旧小区适老化方面现存问题
住宅楼栋方面
较早的老旧住区,在单元出入口以及住宅等的无障碍设置方面十分欠缺,甚至不考虑无障碍设计,缺乏无障碍坡道,见图1。楼梯过道没有扶手,无垂直交通电梯,套内空间设有门槛、存在高差,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出行活动安全。
2.2小区环境方面
有些老旧小区会把户外活动和休息场地围在楼与楼之间的一定区域内,并且有高出路面的马路沿,没有考虑轮椅通道,这对于身体不方便的老年人非常困难,见图2;有些小区的户外活动场地,使用的是带有凹凸的植草砖,有的是泥土地,这种很难满足老年人对活动地面的平整要求。老旧小区活动空间多以分散场地为主,如住宅的出入口处、楼栋之间等,但这类空间缺乏设计,无遮蔽设施,不能遮风挡雨,无法满足日常需求,即使有较大集中场地,也存在设计单一、设施陈旧等问题。另外居民还存在搭建行为,随意堆放杂物于公共场所,影响休憩活动。老旧小区停车空间有限,更没有人车分行的方式,导致机动车占用人行道甚至公共场地,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安全出行,见图3。
2.3配套设施方面
老旧小区的人行道铺装陈旧老化、凹凸不平,健身器材、休闲桌椅由于长时间无人维护,导致部分损坏、松动,以及卫生状况较差等问题。很多老旧小区没有自己的社区医疗场所,早年建设的住宅小区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老年人的健康保障与服务问题,在逐渐局部更新的过程中依然缺少对居家养老医疗服务设施等配置。即使有的老旧小区拥有自己的社区服务中心,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位置不便、内部空间局促及设施破旧等问题,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保证需求。
3.xx省老旧小区适老化改进对策
3.1强化适老化设计意识
国务院《“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老旧小区要完成小区的路面平整、单元出入口和通道的无障碍改造、地面防滑处理等适老化改造,故在适老化改造过程中,规划人员、施工人员都应提前树立适老化设计意识,把适老化内化成一种设计习惯,在无法将适老改造细节完全实现的情况下,做到重点突出,统筹兼顾,再现老人自我价值与精神文化空间的塑造。
完善适老化施工过程
建筑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