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文范文公文范文更新加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范文稿
笔杆子文稿

文档

22032

关注

3

好评

0
DOCX

加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范文稿

阅读 99 下载 5 大小 34.17K 总页数 11 页 2023-11-20 分享
加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现代化是乡风文明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不断催生乡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同时,乡风文明的发展又为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和精神动力。新时代乡...
下载文档
/ 11
全屏查看
加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范文稿
还有 11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本文档共计 11 页,会员免费下载!部分内容预览:

加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现代化是乡风文明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不断催生乡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同时,乡风文明的发展又为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和精神动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基于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既是物质的共同富裕,也是精神的共同富裕。因此,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便成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旨归。

一、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乡风文明作为一种伦理制度和文化制度,其本身就塑造和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因此,乡风文明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要通过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从而改造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从我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实际来看,随着物质现代化的发展,传统乡风不断消解,处于一种传统与现代交错叠加的二元化状态。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不断退出历史舞台,如舞狮舞龙、皮影戏、踩高跷、踢毽子、扭秧歌等,逐渐成为一种文化记忆。一些现代的精神生活,如电视电影、歌剧、现代舞蹈、书籍阅读等,要么远离群众现实生活,要么难以引起群众兴趣。当前,部分群众喜欢的是麻将、扑克、刷抖音等娱乐方式,这反映了部分群众精神生活的娱乐化、通俗化、大众化特征,但是这种精神生活高度单一化,并在现实生活中又通常表现为低俗化的倾向,难以发挥推进现代乡风文明建设的作用。因此,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必须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入手,通过改造人民的精神世界,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

第一,要大力弘扬和创新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文化记忆和传承,是增进集体文化共识、营造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础和纽带。弘扬农村传统文化,一要保护好农村文化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根和源,能够在灵魂最深处激活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精神归属感,让人们记住历史,留住乡愁。现在,很多农村文化古迹由于无人管、无钱修而遭到破坏,必须通过政府牵头、社会参与等方式,加大修缮和保护力度。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被淘汰,一些传统手工艺和制作技术难以发展保留,这不仅是一种物质生产方式的简单更替,同时也是人们传统精神生活的解构,带来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在现实发展中的历史性断裂。因此,如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精神生活方式传承下去,同时又能增加经济效益,是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当前,应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乡村旅游休闲文化的发展结合起来,加大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形成社会多主体参与、实体经营与网络推介相结合的模式。二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应进一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宣传力度,大力扭转重洋节轻传统节日的趋势,在社会上广泛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恢复传统礼仪,加强传统文化类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加强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大力打造数字化传统文化产品,建设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平台等等。三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要求。农村很多传统文化活动之所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既有社会发展的原因,也与农村的现实状况密切相关。当前,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的外出,农村常住人口锐减,大部分都是老幼妇孺,加之居住分散,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舞狮舞龙等难以开展,京剧、皮影戏等文艺形式由于缺少创新,已经很难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李子柒在网络的红火,说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仍然具有巨大的精神魅力,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是缺少传统文化基因,而是缺少时代创新。政府部门特别是村级组织要加大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推广,通过组织群众文艺竞赛活动、举办传统文化艺术节等,不断丰

登录
返回顶部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