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县政府关于全县养老服务发展的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全县上下深学笃用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
一、全县养老事业基本情况
(一)老龄人口基本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我县常住人口21.32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4.27万人,65岁以上人口3.53万人,60-69岁以上人口1.94万人,70-79岁人口1.75万人,80岁以上人口0.58万人,人口老龄化率20.03%,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1.74%,总体呈现出比例高、增速快、高龄多的特点且已达到中度人口老年化阶段。
(二)政府兜底养老情况。全县共有1个县级失能人员照护中心,25个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分布于全县25个乡镇(街道),用于承担政府兜底养老服务职能,养老床位数达1518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39.41张。主要服务对象为特困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我县健全完善特困老年人供养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并逐步提高供给标准,截止目前,全县特困供养人数为1834人,集中供养605人。
(三)民办养老机构情况。全县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共有2处,均为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床位数达165张,从全县分布来看,仅葛城街道有康之舟养老、易和养老2家,其余24个乡镇街道均无民办养老机构;从医养结合来看,2家民办养老机构均为“医办养”融合机构。2家民办养老机构自2021年运营以来,县级财政累计发放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150.63万元。
(四)社区居家养老情况。全县现有3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13个农村互助养老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社会化运营率均达100%。服务对象主要为村社区60周岁以上需要服务的老年人,重点是高龄、空巢、独居且生活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服务内容主要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多项服务。
二、采取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坚实。一是完善养老事业规划。近年来,我县养老服务规划、政策等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增加优质养老托育服务供给。二是完善政策兜底保障机制。落实90岁以上老年人营养补贴制度,提升高龄津贴、重度老年残疾人护理补贴等等各类经济困难老人补助2604.84万元,惠及各类老人11782人次。及时将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老年人给予临时救助,今年以来累计临时救助困难老人85.64万元。三是建全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初步确立起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为补充、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住院护理险为辅助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社会保障体系。今年以来,通过推进居民服务“一卡通”,全县社保基金征缴达到27437万元,支付达46422万元,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5.4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9.4万人,待遇入卡率高达95%,长期护理保险覆盖人数达2.28万人,住院护理保险覆盖1831人,做到既补床头又补人头,更补服务质量。四是加大对社会养老事业的支持。创新“中心带站”联建联营模式,由县级养老服务中心联合运营全县社区养老服务站,对运营良好的社区养老服务站、老年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