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党课讲稿双碳主题党课讲稿:碳达峰、碳中和与中国增长模式的转型范文稿
笔杆子宝典

文档

22841

关注

1

好评

0
DOCX

双碳主题党课讲稿:碳达峰、碳中和与中国增长模式的转型范文稿

阅读 66 下载 4 大小 42.92K 总页数 14 页 2023-11-20 分享
双碳主题党课讲稿:碳达峰、碳中和与中国增长模式的转型   我们都知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下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其背后一定是带有经济代价的。怎样平衡经济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一是了解气候变化和“双碳”目...
下载文档
/ 14
全屏查看
双碳主题党课讲稿:碳达峰、碳中和与中国增长模式的转型范文稿
还有 14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本文档共计 14 页,会员免费下载!部分内容预览:

双碳主题党课讲稿:碳达峰、碳中和与中国增长模式的转型

我们都知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下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其背后一定是带有经济代价的。怎样平衡经济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一是了解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即为什么要碳达峰、碳中和,其背后的原因实际上就是气候变化;二是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碳成本存在于哪些方面,我们怎样才能降低这些成本,从而既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又不影响经济增长;三是了解中国未来怎么面向“双碳”实现协同发展。

一、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

(一)气候变化的原因与严峻趋势

尽管人类社会对全球变暖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全球气候变化确实是非常复杂而棘手的科学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巨大挑战。相关数据表明,虽然近十万年来的全球气候波动总体态势是平稳的,但是近两千年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与确定。相关研究发现,如果只考虑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化是不会如此显著的,而恰恰是在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如此明显,特别是全球变暖。同时,从全球可持续发展评估结果来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发达国家的难题,也是发展中国家需要面对的挑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相对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是空前的,也就导致了地球系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演化。从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包括人口、GDP、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际旅行在内的多方面数据,都呈现出增长得越来越多的趋势。这样一系列人类活动与地球系统的各个变量都是高度相关的,如二氧化碳排放、生态系统破坏等方面的变量显著增加。所以,人类活动带来的地球系统各个变量的快速变化,其直接结果就是让地球不堪重负,地球系统的运作正在脱离安全范围,如基因多样性、氮循环、磷循环等已进入高风险区,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进入不确定性区间。

然而,如果我们要找到一条平衡经济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路径,可供的选择并不是很多。从整体上来看,气候变化也正在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非传统安全风险,全球尺度上的各种灾难性事件风险正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由于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升温速率明显高于同期平均水平,高温、强降水等一些极端事件越来越多,气候风险水平上升,沿海海温、海平面上升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青藏高原的冻土退化也是比较明显的,其主要还是升温导致的,所以总体上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是负面的。对于升温明显背后的原因,科学家们也在不断探索,总体上比较一致的结论是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那么,我们要怎样来干预气候变化、控制升温呢?显然,减排是一个重要任务,而且时间紧、任务重。面对这一情况,2016年,全球175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承诺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的范围之内。然而,按照现在的趋势,2℃的目标已经难以将影响控制在安全区间,1.5℃将是一个更加刚性的目标,但其减排要求显然也更高、时间也更紧。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实现零排放?控制在2℃需要到2075年实现零排放,而1.5℃就需要到2050年实现零排放,二者差别很大。为了实现这一系列目标,人类实际上还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以1.5℃为更刚性的要求,当前全球只剩下8%的碳账户额度,而如果按照现在的排放速率,10年就会突破这一界限。从1870年以来全球碳账户的消耗情况来看,发达国家在早期的排放是比较大的,当前中国和美国的排放

登录
返回顶部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