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理论学习在中心组专题学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的研讨发言稿材料汇编(8篇)范文稿
笔杆子文稿

文档

22032

关注

3

好评

0
DOCX

在中心组专题学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的研讨发言稿材料汇编(8篇)范文稿

阅读 43 下载 3 大小 60.83K 总页数 47 页 2023-11-20 分享
在中心组专题学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的研讨发言材料汇编(8篇) 在中心组专题学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的研讨发言材料   2023年x月x日,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
下载文档
/ 47
全屏查看
在中心组专题学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的研讨发言稿材料汇编(8篇)范文稿
还有 47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本文档共计 47 页,会员免费下载!部分内容预览:

在中心组专题学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的研讨发言材料汇编(8篇)

在中心组专题学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的研讨发言材料

2023年x月x日,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这是总书记为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指明的新方向,为文化发展与繁荣提出的新要求。

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这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创新的根本路径。理论是对时代任务和问题的“解”和“答”。一种理论之所以能够被称为真正的创新的理论,就在于它回答了时代的问题,完成了时代的任务。不同时代的理论体系之所以有万千形态,就是因为不同时代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任务,因而对这些问题和任务的回答也就不同。文化创新的关键就在于它是否提供了解决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的方案,就在于它是否从事中见理、器中见道,从特殊中发现普遍,从个别中提升出一般,从中国问题和中国实践中概括出中国理论,再用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是否做到了下学而上达”。

生活和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来源。任何观念和思想都不可能成为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最终原因和源头。我们不能幻想从某一文化观念和文化形态出发来建构与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相反,我们应该从社会的物质生活实践出发,从正在进行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出发,来思考和研究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思考和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和任务。当代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只能来自我们正在进行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因此,当代中国的文化创新与发展,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真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真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就是一门研究如何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研究如何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简言之,就是一门研究如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学问。因此,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实际上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紧紧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立党立国依靠的是马克思主义,兴党兴国依靠的也是马克思主义。总书记指出,“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同样,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为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紧紧围绕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建设和发展好当代中国文化,是由我国社会的基本性质决定的。

登录
返回顶部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