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在全市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专题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擘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蓝图,并对做好党的青年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推动党的青年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新发展、新跨越。总书记高瞻远瞩,深刻阐明了新时代青年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战略性地位,提出了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新要求。下面就青年培养工作,我谈几点意见。
第一,要培养“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总书记把理想信念形象地比喻为人们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产生一系列“缺钙”的表现,因此,要引导青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担历史使命。结合青年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好新媒体、互联网等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守好网络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二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青年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青年牢记历史使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将国家的意志内化为青年的个人意志,把国家的战略目标转化为青年的奋斗方向,努力实现青年发展与国家发展的高度统一。充分利用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青年感受到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进步,引导青年为祖国贡献智慧和力量。三是加强道德修养。引导青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利益观;引导青年增强法治意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抵制一切不良风气和错误思潮。
第二,要培养“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勇于担当作为是青年成长的必修课,是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要鼓励青年勇立时代潮头,勇担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增强敢为人先的强大责任感。一是培养青年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是担当精神的内在动力。要让青年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青年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高青年的素质和能力,积极承担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形成争当“向上向善好青年”的良好风尚。二是培养青年的担当精神。担当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生动体现,是青年成长的必备素质。要激励青年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教育青年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新发展目标,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要引导青年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在各自岗位上扛起责任,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三是培养青年的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担当精神的外在表现,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实践检验。要让青年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性和人文性,引导青年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扶贫济困、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公益活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服务人民。四是培养青年的团结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尊重与信任,营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引导青年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引导青年拥抱世界、拥抱未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增进对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理解和尊重,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