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一、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紧扣全市“一都四区” 战略目标,以打造“秦岭最佳康养会客厅和高质量发展转型先行地、生态文明示范先行地、最优营商环境先行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先行地”为发展定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生态康养”为首位产业,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长、防风险、保稳定、惠民生,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增、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发展基础日趋向好。202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8.32亿元(其中一产17.42亿元,二产41.60 亿元,三产49.29亿元),增长4.7%,增速全市第一。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1:38.4:45.5。生态康养首位产业实现总产值33.2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1%。地方财政收入2.7亿元、同口径增长8.5%,财政自给率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34亿元、增长7.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001元、12898元,增长4.7%、7%;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日趋向好。
(二)项目建设质效提升,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聚焦“五个十”项目,抓投资、抓进度、抓投产,2022年实施的176个项目完成投资148.3亿元,增长1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6亿元,增长22.3%。中国·*兰花产业园、钨新材料产业园一期、云镇水库等58个项目建成运营,月河抽水蓄能电站下库蓄水完成,米粮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地勘建站顺利,拟于明年年初开工;尧柏集团水泥智能化生产线项目进展迅速;西康高铁、G345 庙坡岭隧道等项目快速推进,丹宁高速、西康高速*北立交、金台谷民宿康养等重大前期项目即将落地。坚持“筑巢引凤”,“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建成标准化厂房5.6万平方米,全年招商签约项目144个、到位资金179.7亿元、增长40.6%。争取资金24.8亿元,增长14%。
(三)资源优势逐步显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依托自然资 源优势,突出发展清洁能源、汉白玉新材料、石灰石新材料、钨 新材料、铅锌新材料“五大支柱工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医药“四大产业集群”,提升园区招 商引资、创新创造、引领孵化“三大承载能力”,工业总量快速扩张、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企业不断增加,2022年规上工业达到49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56 亿元、增长11.6%;增加值37.5亿元,增长7.3%;工业投资增速达到14.6%。陕西均健佳实业、华兴特色农产品2家企业纳入省、市后备企业库。
(四)科创投入持续加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坚持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主推,秦创原*科创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全县科技研发支出占GDP 比重达到0.52%,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占比2.8%以上,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9.3%。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1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现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2 家、“双创”基地2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积极扩大开放合作,全年外贸进出口实现4594万元,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4.2亿元,同比增长10.5%。
(五)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制定《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先行地三十条措施》等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全面落实惠企政策,近三年累计兑付民营企业扶持资金4.3亿元,帮企纾困新增“退减缓免”税费1.26 亿元。建立企业“早餐会”“晚茶会”制度,累计协调解决问题135个。建立民营经济主管部门与公检法司沟通联系机制,依法打击破坏营商环境治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