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党员大会会议记录(8月版)
- 2024-08-07 09:23:21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含答案)
- 2024-07-28 09:52:48 2024年党委(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计划表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三季度专题党课会议记录(8月版)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查报告(5篇)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查报告1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贯彻是每名党员干部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我们要围绕“差异性”“经常性”“有效性”,当好党的基层“宣讲家”,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且“开花结果”。
围绕差异性,提升学习“参与率”。党的二十大报告涉及国家发展方方面面,将报告蕴含的思想伟力准确地传递到不同受众,找准受众需求与宣讲要求的结合点是前提。受众的“差异化”就要求宣讲的“分别化”,没有人会对“大水漫灌”的填鸭式教学和“耳提面命”的说教感兴趣,特别是基层群众,他们有的喜欢有切身感受的分享、有的喜欢有烟火气息的活动、也有的更倾向于有感情温度的互动。因此,在开展基层宣讲过程中,我们要针对不同受众推出“特色宣讲套餐”,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主动回应群众心声,积极回答群众问题,将二十大精神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机融合,把“理论套餐”变为“家庭套餐”,用宣讲好口碑、好氛围提升党员群众学习的“参与率”。
围绕经常性,提升学习“回头率”。二十大报告是纲领性文件,面向党和国家的未来作了深远的战略谋划,特别是对未来5年的战略布局作了全面部署,理论性指导性极强、简略度概括度极高,对它的学习宣传绝不是一时半会、一下两下就可以完成的。在宣讲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常学常新、久久为功,常态化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理论宣讲活动,通过多走田间地头、多敲百姓门、多坐农家凳,将宣讲讲台搬上舞台、搬进社区、搬入乡间田野,让广大党员群众看到、听到、学到,将学习宣讲二十大精神的每时每刻、每一场景都记在心中成为精神食粮,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提升学习的“回头率”。
围绕有效性,提升学习“践行率”。“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宣讲的目的是为了让精神“扎根基层开满花”,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过程形式多样,取得怎样的成效才是最终的落脚点?若仅停留在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阶段,势必会事与愿违。因此在开展基层理论宣讲时,我们要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将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郑重嘱托记在心中、践行到工作里,围绕高效统筹经济建设、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惠及民生重点工作,用“真情实意”奏响“初心旋律”,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初心情怀践行于工作和日常,将党的二十大作出的规划部署落到实处,真正提升学习的“践行率”。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查报告2
近日,中共中央在《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中强调,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党的基层“宣讲家”,以“三个转变”的工作姿态,让二十大精神在基层宣讲中始终“在状态”,不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一路生花”。
尊重听众精准讲,变“高大上”为“接地气”,让宣讲内容“读得懂、悟得通”。宣讲效果好不好,听众感受最重要。二十大精神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要说清楚、讲明白就要下足“因人施策、因人施教”功夫。如果不顾听众感受,都是按照宣讲稿一字一句地照着念,或是尽讲一些高高在上的纯理论性的知识,想必效果定会大打折扣。因此,宣讲时要根据对象的“文化程度、工作环境、年龄特点”等不同,精心选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症下药,真正让老百姓听得懂、有所获。另外,要深入基层一线,仔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把二十大精神“官方语言”转化成“接地气”的“群众语言”,将理论观点变为“朴素道理”,激发群众想学、愿学、爱学之心。